方言与民俗(音视频)|张倩:恭城瑶族“还盘王愿”之吹笙挞鼓舞(恭城方言)
据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载:“瑶之乐,有芦笙、铳鼓、葫芦丝和竹笛。”
南岭一带(即湘南、两广东北部)的瑶民,有过盘王节或还盘王愿的习俗,每逢此时,都要跳长鼓舞来祭奠始祖盘王。长鼓舞在瑶民们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派生了多种有区域性特色的种类,如恭城境内就有观音吹笙挞鼓舞、西岭新合铳鼓舞及三江长鼓舞3种。
其中,广西桂林市恭城县观音乡水滨村流传的“瑶族吹笙挞鼓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自明洪武年间,现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由千家垌一支移居到观音水滨、狮塘一带的瑶民带入并流传至今。
▲吹笙挞鼓舞
吹笙挞鼓舞属瑶族祭祀性舞蹈,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春季是许愿祭,是小祭;秋季是还愿祭,是大祭。
该舞为娱神表演形式,集乐、舞、歌、号子于一体,多在祠堂或挞鼓亭进行,整套分为7个曲目来演示,由5个音乐曲牌来贯穿。参舞的人数由12至24人偶数组成,动作多是走圆圈、鞠躬、倒鼓、对羊角。吹笙挞鼓舞主要由成年男性表演,在传统的表演中,如女鼓舞中应有女生伴唱及舞蹈表演部分的,但已几近失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13477lbyk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吹笙挞鼓舞视频介绍
❖ 视频里最后展示的乐曲是《迎宾曲》,演奏者所使用是乐器“笙”。笙由六根长短不一的竹子做成,发声原理复杂,一共有八个曲调。
❖ 瑶族长鼓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形状为两端呈喇叭状,中间细小,两端鼓腹镂空,鼓面以黄羊皮或牛皮蒙面,鼓身通常绘有彩色图饰。
起舞时,锣声、芦笙声、挞鼓声、号子声混响和鸣,庄重肃穆。吹笙挞鼓舞的音乐呈现出典型的三拍子特征,节奏鲜明。音调简单,并重复使用,在第一拍上出现一声锣响,表演者的舞步始终踏在拍点上,同时伴随着有节奏的人声呼喊。锣、鼓等打击乐器的敲打深入人心,芦笙、人声与舞步配合默契,层次分明。
①盘王出游
② 吹笙挞鼓走圆圈
就中国的民间仪式而言,几乎所有的祭祀仪式都伴随着鼓、锣、钹等打击乐器的敲打演奏 ,这不仅因为打击乐的强劲音响本身具有的威力足以使它成为创造仪式情绪氛围、沟通神灵世界的文化符号 ,同时,因为敲打乐器的这种音乐行为活动本身就能使人兴奋起来,场面热闹而庄重。
参考文献
[1]冯智明,甘金凤.社区参与、仪式庆典与村落整合——以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节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8(1).
[2] 张有隽,玉时阶.瑶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第6辑)[ M] .香港:香港展望出版社,2008.
[3]白雪静《浅析“还盘王愿”仪式中舜瑙的功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
文案:张倩
朗读:曾艺洁
方言点:广西桂林恭城县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 刘哲:水台濑粉(新兴水台话)方言与民俗(音频)| 区淑妍:地动王(江门礼乐话)说说咱的家乡话(音频)| 张欣:蒙古族歌曲真的很Skr
苹果用户赞赏专用
编辑:张倩
审阅:老甘
责编:老甘